6月4日,第一届“燕园杯”“百校百题”应用型创新课题(财税领域)大赛西部赛区复赛圆满落幕。我校经济学院代表队在激烈的角逐中夺得西部赛区一等奖并获得参加全国总决赛资格。教师胡克刚、冯力沛同时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第一届大学“百校百题”应用型创新课题(财税领域)大赛是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的全国高校校企合作“双创”实战演练平台主题竞赛系列赛之一,是一项具有导向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应用课题大赛,是深化高校转型发展,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促进产教研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抓手。 本次大赛于2016年12月14日正式启动,参赛队伍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100多个城市,200多所高校、390个课题组。我校经济学院在接到参赛通知以来,高度重视,精心备战。参赛队伍以区域公共政策研究为方向,以《扶持陕西省新红锋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财政政策研究》为题,在指导老师胡克刚、冯力沛的精心指导下,经过线下专题辅导、赴企业实地调研、线上全程指导等环节后,成功入围大区赛。在西部赛区的角逐中,我校经济学院代表队在答辩环节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领先于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其他高校的25支参赛队伍,成功夺冠,并将在北京与其他赛区的冠军队伍进行全国总决赛。
近日,2014年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交叉学科建模竞赛(MCM/ICM)成绩揭晓,我校参赛队再创佳绩,获得六项国际二等奖。 本次竞赛于美国东部时间2月6日下午8:00(北京时间2月7日早上9:00)在全球通过网络准时开始,历时4天96小时。我校参赛队在教务处、信息学院的组织下,全体指导教师和参赛队员利用寒假集中培训,精心演练,在比赛中团结协作,奋勇拼搏,再创佳绩。信息学院教师周延杰、许文丽、张英鹏、史西兵、冯居易、李翠指导的6支参赛队获得国际二等奖。 MCM/ICM是国际大学生各类竞赛中级别最高的一项赛事,每年吸引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参赛,国内外很多著名科研机构和企业将其作为衡量学生素质和水平的重要依据。大赛不仅要求参赛选手具备扎实的数学、计算机和论文写作功底,同时对其学术英文表达水平等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比赛中,需要队员之间密切合作,集体发挥队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本年度竞赛共有来自中国(含香港)、美国、加拿大等16个国家的6755支队伍参加了MCM竞赛,有1028支队伍参加了ICM竞赛。 据悉,本次MCM竞赛设A、B两题,今年的A题是关于交通规则的《The Keep-Right-Except-To-Pass Rule》,要求参赛者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在低负荷和高负荷状态下的交通路况的表现,提出能够提升车流量、安全系数或其他因素的交通解决方案。B题是关于教练评价的《College Coaching Legends》,参赛者需建立数学模型为某体育杂志评选出上个世纪以来“最好的大学体育教练”。 ICM(C题)的题目是科技文献计量的《Using Networks to Measure Influence and Impact》,该题要求运用论文引用和论文合作网络数据构建科学合理的衡量学术研究影响力的方法,为客观评价科研工作者的学术影响力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