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星期六,在这样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雁塔校区(原西安统计学院)的大门口迎来了一群久别校园二十年的学子。 站在学校大门外,仰望着记忆中的大门,同学们心情澎湃,难以克制内心的激动。大门右侧牌匾从原来的“西安统计学院”换成了“西安财经学院”。漫步在校园内,同学们努力从现在的一门一窗,一草一木寻找当年的痕迹。阔别校园二十年,母校的飞速发展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参观完雁塔校区,同学们乘车去参观新校区。来到长安校区,同学们终于见到了久别二十年的陈爱玲老师、李达民老师。师生再见面,不由的又想到从前的种种,感触良多。两位老师陪大家到校史馆参观,看看展出的图片文字资料,听校友服务志愿队的同学讲解学校的发展历史、成果以及校友的卓越成绩,同学们不禁为母校有这么大发展而雀跃和赞叹! 校史馆出来百米外,就能看到校训石,上刻“博学、明理、 立诚、济世”八个大字。同学们和两位老师在校训石旁合影留念,校训会始终提醒同学们不忘初心,努力奋斗。 参观完长安校区,同学们依依不舍的和老师挥手告别,前往西安有名的农家乐吃中午饭。在秦岭山脚下的农家乐里,同学们品尝了当地的特色小吃和农家饭,让来自南方的同学感受了一次陕西的农家生活。 下午,同学们到达这次二十年聚会联欢晚会的会场。陈爱玲老师、惠碧仙老师和大家共叙当年那段匆匆流逝的时光。晚会期间,同学们纷纷敞开心扉,畅谈所感。讲到昔日同窗情谊,部分同学激动得热泪盈眶,感叹韶华易逝。时光荏苒,昔日同窗音容早已悄然改变,但大家对母校的一片赤子之心却始终不变,对昔日的同窗情谊却珍重依然。 二十年风雨历程见证了西财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母校的不断发展。风雨沧桑,春华秋实。母校将永远是广大同学拼搏前行的坚强后盾,是学子们停泊依靠的温馨港湾。同学们相聚在这绿树红墙交相辉映的美丽校园,再续同窗情谊,共商发展计,相信在广大师生的不断努力下,母校会不断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为学习兄弟高校开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先进经验,推进我校综合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 5月31日至6月3日,由胡健院长率领的调研组前往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进行调研交流。李萍副院长及党政办公室、人事处、后勤集团等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SHAPE \* MERGEFORMAT 在东北财经大学座谈会上,胡健院长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和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赵建国副校长介绍了东北财经大学的基本情况特别是近年来在开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方面的有益探索。东北财经大学办公室、人事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后勤集团等部门负责人分别从大学治理结构、师资队伍管理、后勤改革等方面做了经验介绍。双方重点就高层次人才引进、合理配置学校发展资源、科研绩效考核、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后勤运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座谈会后,我校随行人员还与东北财大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对口交流。胡健院长还参观了东北财大图书馆、校史馆,并应邀题字“知行合一”。 SHAPE \* MERGEFORMAT 在辽宁师范大学,胡健院长与该校校长韩增林进行了深入座谈,胡健院长介绍了我校创建特色鲜明高水平财经大学的情况,韩增林校长从改革的背景、总体思路以及推进情况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辽宁师范大学以人事制度改革为龙头的校内综合改革的情况,重点介绍了管理体制机制和人事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举措。我校李萍副院长及随行调研人员还与该校党政办公室、人事处、发展规划处、后勤集团等部门负责人围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在现代大学发展和运行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作为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在推进综合改革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突出了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解放学术生产力,发挥创造力,调动积极性。尤其是在内部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调整优化组织机构,根据教学、科研、产业、后勤等不同部门的性质和特点,实行分流管理的办法,科研绩效评价注重标志性成果,按期刊分区奖励,对后勤人员按照事业编制类、企业编制类、合同类实行分类管理,合理规避用工风险等方面的探索值得我校学习。本次调研为进一步推动我校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等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现实参考和借鉴经验。